经济管理学院十分注重教学与科研工作,近几年发表学术和教学论文1900多篇,出版著作、教材等100余部,完成科研报告150多项,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,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、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5项、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,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项,省部级项目60余项。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900余篇,其中,SCI、SSCI和EI源期刊分别为50余篇,CSSCI源期刊120余篇,核心期刊900余篇。
近年来,部分获奖科研项目:
获奖时间 | 项目名称 | 奖励名称 | 等级 |
2022 | 企业创新的内外部治理:激励机制和价值效应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2022 | What Drives Public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Voluntary Personal Carbon-trading Scheme?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Pilot, China ( 如何驱动自愿型个人碳交易机制的公众参与意 愿?基于中国广州的试点案例研究)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22 | Drivers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Change in China(中国碳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)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20 | 区域碳配额分配和中国碳市场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一等 |
2020 | 城市居民绿色出行:动机、行为及引导政策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2020 | 中国企业环境治理的价值逻辑:边界、情感与行为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2020 | “十四五”时期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思路对策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20 | 多尺度空间视角下城市群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研究:以长三角为例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20 | 煤炭价格波动机理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18 | 城市居民碳能力:成熟度测度、驱动机理及引导政策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一等 |
2018 | 煤炭资源整合中的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2018 | 城市居民节能行为影响因素及引导政策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18 | Research on the decoupling analysis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or its related CO2 emiss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(中国能源消耗相关的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研究)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16 | 文化错位视域下安全管理制度遵从机制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2014 | 积极安全管理视域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一等 |
2014 | 我国煤矿安全文化系统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2014 | 中国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减排策略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12 | 闭环供应链的利润分配、协调机制和网络均衡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12 | 智力投资支撑理论及其效应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11 | 矿产资源权益理论与应用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2011 | 金融市场风险的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2011 | 煤炭企业重大事故防控的“行为栅栏”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11 | 中国能源供需矛盾预警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7 | 江苏省能源平衡及能源结构优化方案设计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5 | 中国证券市场的分形分析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5 |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货币与GDP 因果关系实证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3 | 矿产资源资本化问题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3 | 我国环境会计初探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3 | 矿产资源与可再生资源之间替代模型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3 | 应用神经网络评价矿山可持续发展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3 | 煤炭产业组织:有效竞争的机制、结构与模型(著作)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1 | 煤炭资源价值明晰化再思考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1999 | 试论企业经营者管理工作的性质及其应用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1999 |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适耗竭理论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1999 |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1997 | 论产权理论与企业收益分配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1997 | 积极性、需要与激励—煤炭企业职工心态与行为实证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1997 | 混沌经济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1994 | 论效益成本法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2 | 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非煤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| 河南省实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6 | 矿产资源有偿开采研究 |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
2000 | 江苏省洁净煤技术政策研究 |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
1994 | 物资储备定额制定方法的研究 | 山西省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
2011 | 煤矿生产重大瓦斯事故防控技术与管理方法 |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| 二等 |
2007 |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|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| 二等 |
2020 | 城市居民碳能力:成熟度测度、驱动机理及引导政策 |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科科学) | 二等 |
2009 | 中国煤矿重大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研究 |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 | 三等 |
2009 |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闭环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|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 | 三等 |
2009 | 西部能源开发利用中的跨区域产业联动战略研究 |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 | 三等 |
1998 | 煤炭改制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研究 |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12 | 煤矿井下关键岗位人之匹配核心技术研究 | 2011年度国家能源局软科学成果奖 | 三等 |
2010 |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测度与评价研究 | 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1996 | 大统计科学体系结构构建 | 国家统计局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
2020 | 煤矿双重预防体系研究及应用 |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| 一等 |
2010 | 基于战略落地的财务工程魔方管控模式 |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11 | 基于城乡统筹的徐州矿区塌陷地生态修复集成技术与规划研究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一等 |
2011 | 智慧矿山通信与综合监控系统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二等 |
2011 | 煤炭资源整合与重组模式构建运行与财会问题研究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10 | 煤炭采掘会计问题研究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一等 |
2010 | 徐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修编基础研究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09 | 煤炭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预控体系及控制技术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一等 |
2009 | 网络环境下淮北矿业集团契约协同管控模式研究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二等 |
2008 | 非煤产业MBO运作规范设计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二等 |
2008 | 国有煤炭企业廉洁文化模式设计与惩防体系构建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08 | 中国煤炭企业GBS广角监察集成管理控制系统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07 | 基于行为安全视角的煤矿不安全行为控制栅栏体系研究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二等 |
2007 | 永城矿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研究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07 | 江苏省能源平衡及能源结构优化方案设计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06 | 中国煤矿重大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研究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二等 |
2006 |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及其环境价值评估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06 | 基于NET多层架构的煤矿区队核算管理系统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00 | 领导者考核测评系统设计 | 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
1998 | 南屯煤矿经济增长质量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
1998 | 煤矿多媒体安全及监视管理系统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
1998 | 煤炭系统开展企业经营正诊断的研究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
1998 | 责任会计应用研究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
1996 | 90年代煤炭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
1994 | 现代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效益全面控制系统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
1994 | 潞安矿务局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研究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
1992 | 煤炭企业职工积极性研究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
1992 | 中外合作煤炭企业管理研究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
1992 | 全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 | 地质矿产部成果奖 | 二等 |
2013 | 煤矿事故防控的不安全行为矫正技术及方法系统研究 |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科学技术奖 | 二等 |
2006 | 360度“三零工程”质量技术管理体系研究 | 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 | 一等 |
(2023.2.22更新)
经济管理学院十分注重教学与科研工作,近几年发表学术和教学论文1900多篇,出版著作、教材等100余部,完成科研报告150多项,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,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、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5项、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,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项,省部级项目60余项。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900余篇,其中,SCI、SSCI和EI源期刊分别为50余篇,CSSCI源期刊120余篇,核心期刊900余篇。
近年来,部分获奖科研项目:
获奖时间 | 项目名称 | 奖励名称 | 等级 |
2022 | 企业创新的内外部治理:激励机制和价值效应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2022 | What Drives Public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Voluntary Personal Carbon-trading Scheme?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Pilot, China ( 如何驱动自愿型个人碳交易机制的公众参与意 愿?基于中国广州的试点案例研究)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22 | Drivers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Change in China(中国碳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)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20 | 区域碳配额分配和中国碳市场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一等 |
2020 | 城市居民绿色出行:动机、行为及引导政策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2020 | 中国企业环境治理的价值逻辑:边界、情感与行为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2020 | “十四五”时期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思路对策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20 | 多尺度空间视角下城市群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研究:以长三角为例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20 | 煤炭价格波动机理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18 | 城市居民碳能力:成熟度测度、驱动机理及引导政策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一等 |
2018 | 煤炭资源整合中的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2018 | 城市居民节能行为影响因素及引导政策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18 | Research on the decoupling analysis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or its related CO2 emiss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(中国能源消耗相关的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研究)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16 | 文化错位视域下安全管理制度遵从机制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2014 | 积极安全管理视域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一等 |
2014 | 我国煤矿安全文化系统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2014 | 中国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减排策略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12 | 闭环供应链的利润分配、协调机制和网络均衡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12 | 智力投资支撑理论及其效应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11 | 矿产资源权益理论与应用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2011 | 金融市场风险的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2011 | 煤炭企业重大事故防控的“行为栅栏”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11 | 中国能源供需矛盾预警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7 | 江苏省能源平衡及能源结构优化方案设计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5 | 中国证券市场的分形分析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5 |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货币与GDP 因果关系实证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3 | 矿产资源资本化问题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3 | 我国环境会计初探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3 | 矿产资源与可再生资源之间替代模型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3 | 应用神经网络评价矿山可持续发展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3 | 煤炭产业组织:有效竞争的机制、结构与模型(著作)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1 | 煤炭资源价值明晰化再思考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1999 | 试论企业经营者管理工作的性质及其应用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1999 |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适耗竭理论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1999 |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1997 | 论产权理论与企业收益分配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1997 | 积极性、需要与激励—煤炭企业职工心态与行为实证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1997 | 混沌经济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1994 | 论效益成本法 |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2 | 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非煤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| 河南省实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06 | 矿产资源有偿开采研究 |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
2000 | 江苏省洁净煤技术政策研究 |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
1994 | 物资储备定额制定方法的研究 | 山西省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
2011 | 煤矿生产重大瓦斯事故防控技术与管理方法 |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| 二等 |
2007 | 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|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| 二等 |
2020 | 城市居民碳能力:成熟度测度、驱动机理及引导政策 |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科科学) | 二等 |
2009 | 中国煤矿重大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研究 |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 | 三等 |
2009 |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闭环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|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 | 三等 |
2009 | 西部能源开发利用中的跨区域产业联动战略研究 |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 | 三等 |
1998 | 煤炭改制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研究 |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 三等 |
2012 | 煤矿井下关键岗位人之匹配核心技术研究 | 2011年度国家能源局软科学成果奖 | 三等 |
2010 |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测度与评价研究 | 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 | 二等 |
1996 | 大统计科学体系结构构建 | 国家统计局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
2020 | 煤矿双重预防体系研究及应用 |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| 一等 |
2010 | 基于战略落地的财务工程魔方管控模式 |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11 | 基于城乡统筹的徐州矿区塌陷地生态修复集成技术与规划研究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一等 |
2011 | 智慧矿山通信与综合监控系统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二等 |
2011 | 煤炭资源整合与重组模式构建运行与财会问题研究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10 | 煤炭采掘会计问题研究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一等 |
2010 | 徐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修编基础研究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09 | 煤炭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预控体系及控制技术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一等 |
2009 | 网络环境下淮北矿业集团契约协同管控模式研究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二等 |
2008 | 非煤产业MBO运作规范设计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二等 |
2008 | 国有煤炭企业廉洁文化模式设计与惩防体系构建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08 | 中国煤炭企业GBS广角监察集成管理控制系统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07 | 基于行为安全视角的煤矿不安全行为控制栅栏体系研究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二等 |
2007 | 永城矿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研究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07 | 江苏省能源平衡及能源结构优化方案设计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06 | 中国煤矿重大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研究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二等 |
2006 |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及其环境价值评估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06 | 基于NET多层架构的煤矿区队核算管理系统 |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| 三等 |
2000 | 领导者考核测评系统设计 | 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
1998 | 南屯煤矿经济增长质量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
1998 | 煤矿多媒体安全及监视管理系统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
1998 | 煤炭系统开展企业经营正诊断的研究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
1998 | 责任会计应用研究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
1996 | 90年代煤炭工业产业政策研究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
1994 | 现代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效益全面控制系统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
1994 | 潞安矿务局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研究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
1992 | 煤炭企业职工积极性研究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
1992 | 中外合作煤炭企业管理研究 | 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
1992 | 全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 | 地质矿产部成果奖 | 二等 |
2013 | 煤矿事故防控的不安全行为矫正技术及方法系统研究 |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科学技术奖 | 二等 |
2006 | 360度“三零工程”质量技术管理体系研究 | 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 | 一等 |
(2023.2.22更新)